搜索

您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新闻动态
安防监控厂家们卖硬件之外IPC厂商们还能怎么赚

类别: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5-04 18:38   浏览:

安防监控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其监控摄像头的类型非常丰富,对应的存储方式也很多样,其中最主要是内存卡存储、NVR存储、云存储。
 
  当下,云存储作为视频监控相对成熟的增值服务项目,当下需求已然显现。简言之,云储存是将摄像机的录制视频上传到云平台,不仅解决了视频存储SD卡的安全风险和容量问题,而且解决了用户远程查看视频的不便。
 
  近年来,提供云存储的IoT云平台服务商已如雨后春笋涌现,在安防行业呈现以公有云为主的格局,诸如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云等,以实现远程管理、数据备份、灵活调整存储容量和服务级别、智能分析和搜索、实时警报和通知、减少本地存储成本等诸多功能。
 
  然而,当前视频存储占内存,费用也大大增加。据了解,当前云存转化率中,常电产品10%左右,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待挖掘。
 
  云存储收费价格暂未击穿,目前用在监控摄像头,特别是消费类摄像机上的云存储主要是事件存储,连续存储的成本压力大,现阶段适用较少。
 
  特别是,当前存储周期和月/年套餐等分类较多,且流量也不便宜,开通云存储的年度费用比摄像头本身的费用贵不少,也是不少消费类安防产品暂未开通云存储的重要因素之一。
 
  基于当前看家、看店、看娃等监控场景的需求大增,80%以上用户都会选择7天云录像等套餐,在体验服务的同时,也可控成本。
 
  据CPS中安网了解,目前云存储服务对内存卡商的影响有一点显现,但除非云存储的价格不断下探,内存卡还是监控摄像头存储的首选。
 
  不容忽视的是,基于一定的市场体量后,品牌商、模组厂、平台方、方案商、电商平台等都看上了云存储的分成,力图都在其中分走一杯羹。
 
  因而,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本地+云存储”的混合政策,才是安防存储的必然趋势,在满足专业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保障存储的安全性前提下,促使整个安防云存储的价格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曾有云平台厂商也坦言,在安防行业内卷之下,平台厂商应该注重用户接入量的提升,把更多的优异产品功能和云平台的核心安全、视觉AI服务释放给上下游生态客户,然后再卷出“量”来,把“量”卷上去,才能加速云存储的应用。
 
  4G流量分成竞争激烈
 
  在云存储之外,4G流量分成逐渐成为热门的增值服务项目。
 
  诚然,4G流量分成这个增值服务开通转化率远高于云存储,毕竟云存储不开通还可以靠SD卡来查看回放,但是4G是必须要开通才能使用。
 
  基于当前整个安防行业的4G流量业务已然很成熟,竞争也比较激烈,而真正从中获取大头利润的莫过于平台方和方案商。
 
  据了解,4G监控流量卡是专门为监控摄像头等设备设计的流量卡,具有流量稳定、价格较为实惠等特性,其收费方式有包年服务、包月服务、按流量计费、购买设备无需缴费。
 
  一般来说,高清监控摄像头每小时使用流量约为400M,如果每天开机8小时,那么一个月就需要3G流量,一年则需要36G流量。如果是标清监控摄像头,则每小时使用流量约为200M,一年需要18G流量。
 
  由此可见,监控摄像头一年的流量并不算高,相比手机刷短视频所用的流量总和。此外,这种包年的资费标准竞争也较大,已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对而言,东南亚4G物联网流量业务刚刚起步,其通信基础设施大多由中国或欧美通信设备商提供,资费水平高企。
 
  而当前消费类安防产品需求在东南亚等地区快速增长,对4G流量的需求也逐步增长。
 
  在此境况下,国内流量运营商与当地国家的本土运营商直接合作,打造流量池服务模式,资费相比以前已经下降很多,但相对国内还是高很多。
 
  业内人士表示,基于国内运营商和本土运营商的深度合作,将“流量费用高企”的魔咒解除,才能降低流量资费的成本,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用得起”。
 
  与此同时,运营商商加速本地化布局,才能将产品更快地推广到市场和被消费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