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消防代办 >

新闻动态
建筑防火中主动防火指的是什么

类别:消防代办   发布时间:2021-04-12 13:25   浏览:

1.灭火器材
 
  灭火器材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一线的卫士,担负着扑灭或控制初期火灾的重任。灭火器材的配置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是否能够及时维护,保持其完好可用性,都将决定着潜在火势的发展状况。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严重危险级:功能复杂、用电用火多、设备贵重、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
 
  中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多、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迅速的场所;
 
  轻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少、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慢的场所。
 
  2.消防给水
 
  消防给水系统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火灾扑救的效果。据火灾统计,在扑救成功的火灾案例中,93%的火场消防给水条件较好,水量、水压有保障;而在扑救失利的火灾案例中,81.5%的火场消防供水不足。许多大火失去控制,造成严重后果,大多与消防给水系统不完善、火场缺水有密切关系。
 
  3.火灾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一套不需要人工操作的智能化系统,一旦建筑物内某个部位发生火灾,火灾探测器就可以检测到现场的火焰、烟雾、高温和特有气体等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经过与正常状态阈值比较后,给出火灾的报警信号,通过自动报警控制器上的报警显示器显示出来,告知值班人员某个部位失火。同时通过自动报警控制器启动报警装置报警。
 
  消防检测提示,火灾探测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为感烟火灾探测器、感温火灾探测器、气体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等四种。在实际应用中将根据火灾的特点、安装场所环境特征、房间高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探测器,以达到及时、准确报警的目的。
 
  4.防排烟系统
 
  防烟、排烟的目的是要及时排除火灾产生的大量烟气,阻止烟气向防烟分区外扩散,确保建筑物内人员的顺利疏散和安全避难,并为消防救援创造有利条件。
 
  建筑内的防烟、排烟是保证建筑内人员安全疏散的必要条件。排烟方式主要有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两种;防烟方式主要有固体防烟、加压送风防烟和空气流防烟三种。在进行排烟的同时还必须进行补风,因为排烟过程是烟气与空气对流置换过程。补风口的面积必须足够大,且应分布合理,否则还容易造成烟气与空气的掺混,达不到预定的排烟速率。另外,如果补风口过于靠近火源,还可能造成燃烧强度的增大。
 
  5.自动灭火系统
 
  自动灭火系统主要指水自动灭火系统,是指以水为主要灭火介质的灭火系统,它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和水炮灭火系统。
 
  同样,随着建筑领域的巨大变化,相应灭火系统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设计者应根据建筑的功能、布局、结构特点选择高效、经济、合理的灭火系统,才能有效地扑灭火灾。
 
  6.安全疏散设施
 
  消防检测提示,安全疏散设施的目的主要是使人能从发生事故的建筑中,迅速撤离到安全部位(室外或避难层、避难间等),及时转移室内重要的物资和财产,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也为消防人员提供有利的灭火救援条件等。因此,如何保证安全疏散是十分必要的。建筑物中的安全疏散设施,如楼梯、疏散走道和门等,是依据建筑物的用途、人员的数量、建筑物面积的大小以及人们在火灾时的心理状态等因素综合考虑的,因此要确保这些疏散设施的完好有效,保障建筑物内人员和物资安全疏散,减少火灾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根据建筑消防设计规范,公共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通常不应少于2个。出口不少于2个的规定,是考虑到当其中一个疏散出口被烟火封堵时,人员可以通过另一个疏散出口逃生。设计规范对疏散的距离也做了相应的规定,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疏散距离会有所变化。此外,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及是否合理,对人员安全疏散也具有主要作用。在疏散门上方、走廊下方、楼梯前室以及走廊转弯处等重要部位设置疏散方向标志和照明灯具,停电时备用消防电源自动切换保证照明,帮助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