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消防代办 >

新闻动态
打通了这些体制壁垒,我国职业化消防终落地

类别:消防代办   发布时间:2020-04-21 14:44   浏览:

公安消防部队不再列武警部队序列,全部退出现役。公安消防部队转到地方后,现役编制全部转为行政编制,成建制划归应急管理部,承担灭火救援和其他应急救援工作,充分发挥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作用。
 
  经过7个月的过渡调整,上述改革方案落地实施。政知见梳理发现,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下辖的消防局仍然沿用局长、政委双主官管理体制。7个月的过渡期内,该局四位副局长和一位副政委先后亮相,分别为琼色、罗永强、张福生、魏捍东、詹寿旺,上述五位副职领导此前均在原公安部消防局任职。
 
  现役消防弊端屡现
 
  环球网公号转载文章指出,实行现役制消防节约了经费又保证了队伍年轻化,可谓一举多得。然而,53年过去了,现役制消防却弊端屡现。
 
  现役体制意味着“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战士用服役的前半程终于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消防员,但转眼间就要退役离开消防一线,受限于兵役制度,消防骨干很难在一线长久干下去。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大多采取的都是职业化消防体制,对于消防员而言消防是可以终其一生的职业,其消防经验可以得到积累、传承。
 
  确实不能小看消防经验,现代社会中的消防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可能确实要比“拼命”更加重要。2015年天津港火灾中,由于引燃的是化学药品,一些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消防员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水扑火”,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置自身于危险中。当时,央视在节目中曾连线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中国消防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袁宏永,他那时曾建议公安部消防局独立出来参照公务员享受待遇,这样消防队员能干一辈子,可以在多次的灭火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
 
  官方明确职业化改革方向
 
  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后,中国的消防工作将何去何从一时间引发民众的大讨论。今年7月,官方给出了消防部队退出现役后的改革方向,这个答案并不意外,即和国际接轨建设职业化消防力量。
 
  7月12日,第二届东盟地区论坛城市应急救援研讨班在广西南宁闭幕。闭幕式上,应急管理部消防局副局长魏捍东直言:“消防部队改革转隶以后,主要由原来的现役体制向更加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这是与国际接轨,也是消防事业发展的总趋势。”此外,他还透露,除了原来承担的救灾救助工作以外,我们还要针对各种特殊灾害,打造出若干个特勤队、攻坚组、专业队,成为现代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综合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来满足各种复杂的特殊灾害救援的需要。
 
  曾经的职业化试点为何不了了之?
 
  实际上,现役消防与职业化消防孰优孰劣,这在业内人士中一直就有所争论。政知见了解到,职业化消防实际上并非“百利而无一害”。
 
  目前,国际上的消防职业化改革主要有两种方式:
 
  消防工作“外包”给企业,实现职业化的同时,消防的公共服务属性也将减少,需要进行市场化收费
 
  将现役公安消防转为“职业化”公务员
 
  先来看看第一种方式,市场化收费如何定价、如何监管,将成为一个不容易落实的问题。而且,即便从技术性的角度解决了定价问题,老百姓能否接受付费消防,同样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实际上,我国去年底发布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已经明确政府专职消防队的公益属性。而今年5月召开的春夏火灾防控工作调度会上,消防局副局长琼色、罗永强指出将上述办法作为基础性、长期性工作一抓到底。这意味着,去年在办法中明确的消防队公益属性并未因今年开始的机构改革而动摇。
 
  再来看第二种方式,政知见查阅发现,我国其实并非没有尝试过公务员编制的职业化消防。
 
  1984-2009年,深圳率先实行了消防职业化的改革试点,建立了内地第一支公务员编制的职业化消防队。但由于消防经费由地方财政负担,造成地方财政压力加大。另外,公务员编制的“职业化”消防员在抢险救灾时的奉献精神和工作积极性无法保证。一些危险的任务,甚至出现了从外地调派现役消防员进行抢险的情况。
 
  正因此,职业化消防体制下消防员的荣誉感缺失、奉献精神不足等问题,成为了现役消防的拥护者主要担心的问题。
 
  转隶后仍实行授衔制
 
  上文中,职业化消防体制下消防员荣誉感缺失问题已经有了应对措施。
 
  《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防救援衔条例(草案)》已于日前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目前,该草案征求意见环节已经结束。草案在第一章中明确指出了实行授衔的目的:
 
  o为加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增强消防救援人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组织纪律性,有利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指挥、管理和依法履行职责
 
  专家分析认为,实行消防救援衔制度,有利于区分人员等级身份,确保建立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消防救援工作强度大、职业风险高,实行消防救援衔制度,有利于增强消防救援队伍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确保队伍战斗力。
http://hu.hzyzhzp88.com